近年来,我市围绕群众需求、建强组织、破解难题,广泛开展协商共治,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治理共建共治活力进一步激发。
提升自治水平。规范化、常态化开展议事协商、村(居)务公开,建立5个城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新打造“近邻议事厅”等4个议事协商品牌,有关经验做法被《中国社区报》专题报道;加强和规范“一约四会”,完善村规民约,1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四会”机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农村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得到明显遏制,乡风民风更加淳朴。
推动赋能减负。全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目前我市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22人,超过每万人口配备18名的标准,持证率达到30.79%,村(社区)证明事项同比下降 40%,基层有了更多时间联系服务群众;新成立全市社会工作教育培训中心,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进程,社区工作者能力水平持续提升。
通讯员|窦翔
编辑|韩燕玲 秦志杰
审核|穆雯娟
终审|张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