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建设社区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为落脚点,以“三格+三圈+三微”基层治理法,打通基层组织“毛细血管”,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网格+医格+警格”“三格”融合筑平安
近日,因漏水导致邻里矛盾的两家人,在网格员姜浩耐心的劝说调解下,两位当事人握手言和、重归于好,这是“邻里帮帮团”调解纠纷的一幕。
网格员随时关注网格内的高龄、独居、残疾等重点特殊需求的家庭,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向家庭医生反馈,家庭医生随即开展上门随访,确保居民得到及时医治。“网格吹哨、家医报到”,网格员与家庭医生零距离服务,当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有居民反映楼上出租房中疑似有人在家中制作氢气球,网格员第一时间联系社区民警共同上门走访核查,及时消除社区风险隐患。“网格吹哨,公安报到”,网格员与派出所民警,在安全隐患联查、重大事情联办、矛盾纠纷联调、治安防范联巡,形成闭环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保障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生活圈+朋友圈+服务圈”“三圈”共绘同心圆
走进“家门口的活动室”,不仅有党课、联谊、阅读等开放式空间,也有充满“烟火气”的活动空间和“接地气”的各类活动,满足“老、中、青、小”各类居民和各类团体的不同需求。建设社区精心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生活圈”,实现了“阵地用起来、服务好起来、民心聚起来”。
社区党委通过招募“社区合伙人”“两企三新”参与基层治理的形式,不断扩大党建“朋友圈”,创建“红色党建联盟”“建设姐姐志愿队”“邻里帮帮团”“银龄智囊团”“红管家”等党建品牌,群策群力解决各类事项,推动“疑难杂症”问题真抓实改。
社区党委聚焦辖区患病、独居、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延时”“敲门行动”“代办帮办全程办”等多样服务,利用居民微信群,常态化为群众答疑解惑,及时化解居民家中的“大事小情”;联动互联共转单位党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普法禁毒宣传、爱心义诊、就业培训、矛盾纠纷调解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形成“互帮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微协商+微联动+微改造”“三微”赋能见实效
安装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型太阳能路灯,配备自助售水机、智能充电桩;打造建设北小区“小游园”、建新小区“法治小花园”;家文化庭院·共享空间……今年以来,建设社区全面提质提档,增加了绿化、休闲场所及停车位等,各小区提颜增值;将建设北小区二期商业体一楼闲置门面进行改造,打造“红色商圈”阵地和“小哥E站”,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为新业态群体提供更方便的“加油站”。
改变,缘于多次“唠嗑”。为广泛了解群众诉求,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QQ、微信等向社区群众征求意见及建议,目前,已妥善解决老年人活动室、电瓶车户外充电、路灯维修、建设南小区东门宽度、建设北小区高层遮光问题、规划整合车位、建设2号楼维修基金使用、化粪池堵塞问题、增加体育器材等群众关切的问题55件。
社区党委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常态化开展“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联合多个部门协作发力,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小区、楼栋单元甚至每家每户,实打实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邀请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等定期开展“联席会”“幸福树议事会”“圆桌会议”,大家积极建言献策,集思广益解决群众关心的“小事”,实实在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终审|张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