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有这样一种美食,它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千年文化的传承。它就是嘉峪关烤肉,一道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食。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意义,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品尝,已然成为我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嘉峪关烤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这一点在新城魏晋墓群的壁画砖上得到了生动展现。壁画中,仆人们忙碌地烤炙着滋滋作响的羊肉串,炉火映照下的佳肴,见证了那个时代对于美食的热爱与追求。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嘉峪关烤肉在选料、烤制等各个环节都形成了独特的工艺。
据嘉峪关非遗烤肉传承者李波介绍,嘉峪关烤肉的选料极为讲究,羊肉必须选用当地祁连山一年以内的小羯羊。这种羊喝的是祁连山的雪水,吃的是中草药,肉质鲜嫩,毫无膻味,是烤肉绝佳的选择。而烤肉的部位也分割得极为精细,分为羊排、羊腿、羊肚、羊蹄、羊皮等,真正体现了“除了羊毛不能烤,其余身上都是宝”。
烤制前,新鲜的羊肉被切成适口的薄片或块,串穿在长长的铁签子上,然后放在炭火炉上进行焙烤。嘉峪关烤肉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秘制的调料和烤制技巧。在烤制过程中,烤肉师傅会不断翻动肉串,并撒上精盐、姜粉、辣椒粉、花椒粉等佐料,使羊肉充分吸收各种香料的味道。而使用滚沸的羊油,则可快速锁住肉质中的水分,再烤一会儿,外焦里嫩、香气四溢的烤肉便完成了。
这种独特的烤制方式使得嘉峪关烤肉色泽酱红、麻辣鲜香、油而不腻,食客们品尝后无不赞不绝口。如今,走在嘉峪关的街道上,烤肉店随处可见,顾客络绎不绝。无论是夏季的黄昏时分,还是冬季的寒冷夜晚,两把烤肉加一瓶啤酒或一壶黄酒,总能让人们忘却疲惫,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
嘉峪关烤肉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成为他们社交和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人们以美食为媒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无论是亲朋好友的聚会,还是陌生人的相逢,烤肉都成为他们共同的话题和享受。这种独特的社交方式,让嘉峪关烤肉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纽带。
市文化馆非遗部负责人曹海龙表示,在当今时代,推广嘉峪关烤肉文化,促进其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他们将主要思考如何提升非遗烤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让嘉峪关烤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被更广泛的群体所认知。从而带动当地美食产业的发展,让这张靓丽的名片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随着保护传承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嘉峪关烤肉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必将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更多的食客前来品尝,为我市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