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31日 (周三)   2℃~ 20℃   多云
  • 搜索
  • 学习强国
  • APP
  • 综合
    看电视
  • 综合 交通
    听广播
  • 微博
“电亮”万家灯火 照亮幸福生活
时间:2024-10-24 14:15:12 来源: 阅读量:320

银线最懂万家心愿,高塔情牵大地山河。他们向光而行,为梦拼搏。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铭记赋能发展的使命,一辈辈供电人用责任和担当擎起了嘉酒地区民生和经济发展的脊梁。

“阿姨,开关我帮您换好了,您这会试一下有没有电。”“好了,谢谢,多少钱?”“我们不收钱。”“那太麻烦你们了。”这是发生在文化小区一户居民家中的一幕,也是市民了解电力抢修工作的直观体现。市民于燕琦说:“我和孙子正在看电视,突然没电了,我出去一看,配电箱上有供电公司的服务电话,打了电话,大概也就一刻钟人就来了,不到10分钟就修好了,还不要钱,这态度得点赞。”

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按产权划分来说,他们只负责外面的公共线路,而入户设备不在责任范围内,但是为了体现优质服务,很多时候顺手而为的事就做了。“有的用户家中只有老人和小孩,我们平时遇见这种情况都会免费修理。”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配网抢修员马建国说。

多年来,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以“电”为媒,始终与嘉酒地区经济同步发展,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用澎湃的电力动能连接起千家万户,传递温暖和光明。让人民感受到电力事业的发展变化。

于燕琦告诉记者,自己在嘉峪关生活了四十年,经历过停电,也见识过房前屋后乱飞线。现在飞线不见了,用电体验越来越好,变化真的很大。

自1939年嘉酒地区有电至1982年嘉峪关电业局成立,统管酒玉电网调度。再到1996年,嘉峪关电力完成电网基础性建设。嘉峪关电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小柴油发电发展为甘肃西部的孤立电网,进而与甘肃电网联网。直至近几年,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又探索将数字化技术与各业务融合应用,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应用在电力保障上。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无人机巡检员王一丹上班虽然才3年,但却见证了电力保障工作翻天覆地的变化。王一丹说:“我刚参加工作时还是人工巡线,每天要巡10km路。那时候就想着科技手段能介入就好了,不仅可以减少人工误差,还能轻松些。翻过年,我们公司就成立了配网无人机巡检班。”

说起自己的工作,王一丹顿时兴奋起来,他告诉记者,无人机巡检具有无死角、全覆盖,高清拍摄、红外测温、一次成型等优势,许多隐患都是传统人工巡检中发现不了的。而且有效避免了人员登高巡视可能发生的高坠、触电及出车中的交通安全等风险。“以现在我们巡检的这条线路为例,人工巡检时需要6个人、2辆车、30天才能完成巡检工作,仅排查缺陷隐患102处。现在无人机巡检只需要2个人、1辆车、15天就能完成巡检,排查缺陷隐患562处,效率提高了很多。”王一丹兴奋地说。

越来越多高科技、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电力行业的发展,让这些参与其中的电力人内心充满自豪。现在,国网嘉峪关供电公司已开始在文殊镇、新城镇、峪泉镇等地部署网格化无人机机巢项目,建立规模化智能巡检体系。项目完成后,可实现两小时内完成嘉峪关地区所有架空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工作。

如今嘉峪关空中银线和地下电缆并行,110千伏新北郊变和110千伏祁连变南北贯通,互为联络;110千伏雄关变和110千伏园区变满足南市区、北郊工业园开发建设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110千伏水源变满足了西郊光伏产业园发展的供电需求。嘉峪关电力的发展不仅点亮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更推动了嘉峪关工业经济发展的进程,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张明

辑|潘霞 王潇

审核|穆雯娟

终审|张小鹏


编辑:
主办单位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0~2025 嘉峪关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举报电话:(0937)6220150 邮箱:jygxww@qq.com  ICP备案号:陇ICP备09001133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8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