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周三)   2℃~ 20℃   多云
  • 搜索
  • 学习强国
  • APP
  • 综合 公共
    看电视
  • 综合 交通
    听广播
  • 公众号
  • 微博
古长城绽放新“芳华” ——我市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纪实
时间:2024-09-20 10:25:22 来源: 阅读量:76

长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张“金名片”,举世闻名,它早已超出了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和古代建筑遗迹范畴,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总书记好!”2019年8月20日,嘉峪关关城人声起伏,掌声延绵。这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拾阶登上城楼,仔细察看关城布局。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总书记的脚步有深情,言语有深意,他期望着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牵挂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他谋划着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也嘱托着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追随总书记的脚步,回顾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瞬间,重温那一次次真诚勉励,一句句深情嘱托,我们深深感受到人民领袖的嘱托如春风化雨,浸润着雄关儿女的心田。

深入发掘长城文化资源,积极推进长城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加强长城文化传播和文脉传承,是我市弘扬传承长城文化的抓手。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长城文化价值,加强对长城文化内涵的阐释,在保护基础上传承与创新,以时代精神赓续中华文脉,让古长城绽放新“芳华”。

续写长城故事

大力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登上嘉峪关关城只见飞檐斗拱,“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大牌匾高悬城门之上,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拾阶而上,放眼望去,长城在茫茫群山间蜿蜒前行。硝烟已散,嘶鸣不再。轻抚一砖一瓦,感受数百年前的雄浑气势延续至今。

续写长城故事、昂首面向未来。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做好长城文化传承工作的必答题。

我市按照国家《长城、长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及省发改委联合省文旅厅、省林草局、省文物局四部门《关于抓紧开展“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中对“明代雄关”核心展示园的建设要求,围绕长城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重点,精心编制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详细规划》,积极打造长城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标识地。

近年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让关城景区焕然一新。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先期推进项目,同时也是全市政府重点投资建设项目之一,嘉峪关关城景区改造项目估算总投资1.58亿元,主要包括景区文化标识系统提升、景区内部改造提升、景区绿化美化和环境风貌提升、关城西门外环境整治及老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五个子项。目前已实施完成景区绿化美化和环境风貌提升改造近10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提升改造面积约9298平方米、公共服务区供暖外线接入1000米、公共卫生间改造及增设自助售票咨询服务等功能、东闸门外广场和长城博物馆周边广场铺装改造6800平方米,高标准完成关城景区改造项目观摩活动。同时我市还结合实际积极谋划申报一般债券项目2900万元,谋划长城文化核心展示提升项目和嘉峪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两个“十五五”规划重大项目。

长城岿然屹立,背后是文物遗产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是一代又一代长城人的接力守护。

近年来,我市实施文物平安工程,推进长城保护重点配套工程和项目建设。聚焦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目标和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交流推介等方面的支持,编制形成《嘉峪关明长城文物保护规划(2020-2035)》,合理划定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科学界定区域管控目标,做到保护传承、环境配套、数字再现、文旅融合、研究发掘统筹推进,成功申报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同时有序推进各项文物保护工程顺利开展,五年来完成嘉峪关石关峡口墩、大红泉堡、双井子堡、嘉峪关长城石关峡口段(夯土四期)日常保养维护工程及嘉峪关西长城、野麻湾长城重点段落保护范围环境恢复工程并通过竣工验收。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长城饱经风雨侵蚀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及人为损害,墙体根部酥碱、墙面掏蚀凹进、表层夯土风化、裂隙等病害多发。

为了推动长城保护方式从“看守保护”不断向“科技保护”转变,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文物保护科技投入,通过无人机巡查、气象监测、文物本体及环境监测、安防监控、反应性监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遵循“实用性、规范性、可靠性、安全性、扩容性”的原则,建设监测预警管理平台,统筹负责全市境内各级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监测,实现各类基础资料和信息资源的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充分利用监测成果,编制《万里长城——嘉峪关年度监测报告》《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地年度评估报告》,及时掌握文物的保存现状和病害情况,实现文物预防性保护。

凝聚民族精神

着力打造长城精神研究弘扬主阵地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坚韧不屈的英雄气概……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始终感召着亿万中华儿女。

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嘉峪关关城对长城保护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依托,以嘉峪关长城保护、研究、展示、利用、传承和弘扬为宗旨,以探索实施长城保护与深层次挖掘长城精神及其内涵为主线,立足全国长城历史文化研究实际和嘉峪关独特资源禀赋,学习借鉴省内外长城学术研究的成功经验,积极深入挖掘长城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批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为我市长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撑。

长城文化极为丰富,而且不断地充实着新的内容和特色。为此,我市积极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加强长城沿线城市学术交流协作。同敦煌研究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务实合作,选派业务骨干外出研学交流,加强学术交流互鉴和成果共享,创办长城学研究刊物,举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甘肃论坛暨嘉峪关长城峰会”“嘉峪关与明代丝绸之路高层论坛”“守望长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嘉峪关一周年”文化艺术作品展、文物保护成果网络展、文物保护先进事迹宣传等长城文化主题论坛和专题展览,邀请长城专家学者来嘉研讨交流,系统总结和凝练长城精神,深入挖掘长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嘉峪关砖壁画数字化保护传承和展示利用研究》《嘉峪关金石文化研究》《长城精神研究》《甘肃镇考见略》《嘉峪关市工业遗产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校注》《基于文物监测的嘉峪关各类遗产要素的监测技术档案规范化建设研究》……30余项各类省、市级研究课题和长城研究新成果,进一步解读和阐释了长城文化。同时,我市还整理编撰了《嘉峪关长城历史文化读本》《嘉峪关特色文化》《嘉峪关关城古建筑三维激光扫描影像绘本》《嘉峪关历史文献档案辑录》《咏长城——长城诗歌》《嘉峪关历史人物辑录》《嘉峪关金石文化研究》《嘉峪关筑城史》《嘉峪关关城古建筑名词图解》《河西走廊砖壁画》等长城文化研究学术专著30余本,在省级刊物发表文博系列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

长城事业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为了让文物“开口说话”,我市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宣传弘扬嘉峪关文化遗产,制作完成《专家讲长城》《我嘉有宝》《魏晋墓烤肉》《黑山岩画》等系列嘉峪关历史文化宣传短视频20余部,并积极配合完成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级媒体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的专题采访工作,着力打造国内长城学研究的主要阵地。

关城脚下,坐落着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陈列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我市充分发挥长城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深入社区、军营、校园、乡镇等处开展流动展览、社会教育活动近百场次,成功申报成为全省仅有的两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出版了儿童科普读物《宝贝的宝贝》《家乡的宝贝》,举办各类长城公开课、长城主题夏令营,建立长城研学游基地等活动百余场次,引导公众参与长城保护,感知长城文化。

持续擦亮金字招牌

大力推进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建设

扼守河西走廊枢纽,嘉峪关关城静静矗立数百年。它曾阅尽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也曾见证中华民族与西方世界经由古丝绸之路的交融。

漫步景区,驼铃清脆,马蹄声声,回荡于巍峨的城楼、苍茫的戈壁,似从千百年前传来。

为持续擦亮“天下第一雄关”金字招牌,我市落实落细中央、省、市对长城保护传承工作的相关决策部署,积极推动了长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加凸显长城文化研究的专业性、权威性、时代性、影响力。不断深入挖掘嘉峪关长城文化研究,运用新媒体、新科技、新手段等多元化展陈方式,传播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不断提升长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立体式展示嘉峪关关城的独特魅力。

好的政策是行动的先驱。我市起草《嘉峪关市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长城保护传承工作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明确了夯实保护责任、推动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提升研究水平、打造长城精神研究弘扬主阵地,积极宣传弘扬、持续放大嘉峪关长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等方面重点工作思路和举措,为我市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导。同时创新长城文化传播形式和内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嘉开展“丝路讲堂”“长城讲堂”“嘉峪关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文旅融合发展培训班”等各类讲学20余次。“八棵树精神”宣讲团、青年讲师团、优秀讲解员队伍等优势资源,传播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不断提升长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未来,我市将立足守住长城文化精神根脉,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以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记者|朱玲

编辑|符晓 秦志杰

审核|穆雯娟

终审|张小鹏





编辑:
主办单位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0~2024 嘉峪关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举报电话:(0937)6220150 邮箱:jygxww@qq.com  ICP备案号:陇ICP备09001133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8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