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 让失信企业“造血”
嘉峪关市发改委帮助34家企业焕发新机
对此,甘肃省高台某汽运有限公司负责人贾某深有体会。因为一起违章超载,甘肃省高台某汽运有限公司被嘉峪关市交通运输局列入失信名单并在信用中国网站公示。
据了解,原本该公司系行业内龙头企业,因投资其他行业导致负债累累、濒临破产,所剩财产寥寥无几。2024年下半年开始,多家货商前往该公司洽谈,但由于该公司处于失信状态,无法顺利参与项目投标。“看着一个个项目就这样‘黄’掉了,我心急如焚!”贾某主动打电话找到嘉峪关市发改委,希望能尽快恢复信用。
并电话指导填写异常修复申请表
守信承诺书等资料
采取更加灵活的执行策略,解除被执行企业的失信惩戒措施,以强制措施上的“退”换取企业经营上的“进”。
信用修复后,甘肃省高台某汽运有限公司积极恢复生产,盘活资金,更换设备,整顿生产。目前,该公司生产经营稳定,已中标多个项目,所产生的利润均可用于偿还债务。
在此背景下,更多的被执行人选择主动配合嘉峪关市发改委(营商环境建设局)信用修复工作,通过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维系复商复市的“造血”功能。
据统计
2024年
市发改委已帮助34家企业
完成信用修复工作
健全信用修复制度是当事人申请解除惩戒措施、重塑信用的制度保障。信用修复是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依法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恢复个体工商户正常记载状态、提前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提前停止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并依法解除相关管理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将信用修复信息与有关部门共享。
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
有助于提升嘉峪关
信用修复业务规范化、标准化
引导和帮助企业及时纠正失信行为
助力经营主体重塑信用、健康发展
记者|符晓 赵丹 通讯员|于英男
编辑|韩燕玲 张芮
终审|张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