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省列为民实事,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及城镇新增就业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常态化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打出一套组合拳,创新运用信用监管机制,发好“六道力”,解决“六难题”。
摸清双方需求,解决“就业难”。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劳动力资源技能人才供给清单、重点企业用工服务落实清单等,动态摸排劳动者就业需求,发布岗位征集公告,面向社会征集运行管理规范、经营状况良好的单位和招聘岗位,加强事前事中环节企业信用监管,人社、发改、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网核查并综合评估,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对信用监管的支撑作用,最终符合条件企业共63家,提供岗位504个,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大众监督。面向63家企业开展政策解读培训会,鼓励用人单位诚信招聘,并组织开展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专场招聘会,参加招聘的单位除申报参加“2024年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的63家单位外,还包含30余家急需招聘人才的企业,提供招聘岗位810个,涉及市属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等,涵盖了工程、建筑、教育、卫生、零售、服务等多个领域,有效满足了广大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需求。
结合零工市场,解决“送岗难”。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登记失业人员等群体及有用工需求的各类用人单位为重点对象,充分发挥零工市场作用,动态收集更新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信息,实现零工市场岗位信息归集、多点联动、统一发布,打造出快速、便捷、精准、高效的零工市场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0场,471家次用工单位提供岗位数4879个次,上岗人数3051人,直播招聘观看量超6.3万人次,更好地满足求职者多元化求职需求。
培训职业技能,解决“用人难”。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布局,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意愿摸底工作,发布职业技能培训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持续做好培训学员就业推荐和就业指导等后续跟踪服务工作。鼓励培训机构联合劳务派遣机构、用工企业通过“岗位+培训+派遣”的模式开展订单式培训。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66人次,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045人次,开展创业培训176 人次,审核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79.04万元。
落实帮扶政策,解决“创业难”。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优势,加大与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公司沟通协作,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高至最高3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400万元。通过实地走访、抽查,对申请贷款小微企业的用工、营收情况严格审核,确保发放的贷款安全。截至目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19万元,吸纳带动就业110人。培育优质孵化载体,促进创业服务提质增效,做好创业孵化基地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目前,我市正常运营的两家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9户,吸纳带动就业426人。
维护劳动关系,解决“稳岗难”。鼓励企业稳生产稳劳动关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好劳动者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益。积极引导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签订用工协议,指导和督促快递企业与快递从业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深入推进新业态协商机制建设。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行动,通过单独建会、联合建会、行业建会等多种方式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
预防失业风险,解决“生存难”。帮助企业充分利用稳岗返还资金开展技能培训、转岗轮岗等工作,切实为企业和职工送上“真金白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兜底作用,严格落实失业保险扩围政策,按照失业保险待遇审核审批程序和发放标准,及时足额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截至目前,为3031人次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551.04万元,为2755人次失业人员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105.84万元,为2736人次企业在岗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431.25万元。
终审|张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