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来都没有想到,已步入中年的我,竟拿着团扇跟着刘老师用古典舞的步伐来诠释这首名诗。更没想到,短短一年多,我竟运用了折扇等多种类型的扇子,在音乐中荡漾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时光。而又有谁能感受到,把美妙的音乐、优美的舞蹈、雅致的诗词、多彩的扇子结合在一起的境界?而我,却从中感受到了文化的博大和艺术的精美。因为一支舞,让我对扇子有了重新的认知。
儿时,看到扇子甚是好奇,只觉得好玩而已。后来看到《红楼梦》黛玉拿着团扇含情脉脉地盯着宝玉,觉得扇子是用来遮掩少女羞涩面庞的工具;看到《梁祝》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和梁山伯一起拿着折扇同入书院,觉得扇子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看到唐伯虎摇着扇子点秋香,觉得扇子是一种情愫的体现;看到《芈月传》魏美人拿着扇子遮住鼻子,却为此失去了生命,南后仅用一把扇子就达到了争宠的目的,觉得扇子又是一种祸害;《芈月传》中秦王迎娶楚国嫡公主时,嫡公主是拿着蒲扇一步一步走向秦王,我就对扇子百思不得其解,觉得一定有所其寓意……
后来,闺蜜从外地旅游回来,送我一把《兰亭序》折扇,鼓励我多读书、多学习,争取做一个真正有文化有内涵的人。再后来,出差时遇到诸葛亮扇,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就买来送给儿子,希望诸葛亮扇能传递给他智慧和力量。
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而团扇则起源于中国,对此,我很自豪。要知道,它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代表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的寓意 。王昌龄《长信愁》诗:“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将“诗”“扇”结合在一起。我国古代著名女诗人班婕妤在深宫中顾影自怜,自知已是“秋天的扇子”,作了《团扇诗》,自喻遭遇不幸时不得志的悲愁情绪,由此团扇常常被人视作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总而言之,团扇象征着我国古代女子移步清莲的温柔情怀和柔情似水的婉约之美,象征着至死不渝的定情信物,同时也象征着古代女子的悲舛命运,它是一种情怀的寄托与依赖。
而今,我则借助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的舞扇,在宽敞明亮的舞蹈室中,在美丽、年轻、专业的老师的指导下,轻轻一摇,它就变成一朵美丽的花朵,时而在湖面上轻轻飞过,时而在背后半开花,头顶、手指、胸部、臂弯、脚部,身体的各个部位,当然也包含离身体很近的空间,都是舞扇彰有生命的空间。尤其是把它抛起来,转个身,再把它稳稳地接到手中的那一刻,我的心是颤抖的,惊喜地,更是兴奋的。当我上课时,拿着折扇、团扇、舞蹈扇,舍不得放在地上,怕弄脏它,回到家中,把它插在书房的瓶子里,觉得是一种极美的装饰。谁能想象到,一个拥有10多种扇子的女子,是不是后半生与扇有缘。扇子是有灵性的,我不仅喜欢它,也珍惜它。倘若古代女子用扇寄情思,那么,我则把扇当作我生活的伴侣,是它,让我沉下心,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而更令人骄傲的,则是它给我带来了欢乐,这是谁也无法给我的。为此,与会呼吸的扇子翩翩起舞,会让我的生命更有质感。
我愿意与会呼吸的扇子翩翩起舞,一生。
终审|张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