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6日 (周三)   2℃~ 20℃   多云
  • 搜索
  • 学习强国
  • APP
  • 综合 公共
    看电视
  • 综合 交通
    听广播
  • 公众号
  • 微博
拟推荐名单公示
时间:2023-09-21 10:22:27 来源: 阅读量:829
关于2023年第四季度“甘肃好人”嘉峪关市
候选人拟推荐名单的公示
  根据省文明办关于“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要求,经广泛推荐、筛选审核、评议小组评选,现将2023年度第四季度嘉峪关市“甘肃好人”候选人拟推荐名单予以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如对公示名单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通过电话、网络、来信和面谈等形式实名反映。
  公示时间:2023年9月20—9月27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937-6314949
  电子邮箱:jygsbhr@163.com
  通讯地址:嘉峪关市建设西路10号市文明办(志愿者中心)
  邮政编码:735100
  附件:1.2023年第四季度嘉峪关市“甘肃好人”候选人拟推荐名单
  2.2023年第四季度嘉峪关市“甘肃好人”候选人拟推荐人员事迹简介
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9月20日

2023年第四季度“甘肃好人”嘉峪关市

候选人拟推荐名单

一、助人为乐类
  王超 嘉峪关蓝天救援队队员
  卢芳 酒钢集团甘肃宏汇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职工
二、敬业奉献类
  郭海英 甘肃飞宜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运营主管
  杨敬玲 嘉峪关启洁城市服务有限公司职工
三、孝老爱亲类
  赵树禄 嘉峪关市雄关街道福民社区居民

酒钢集团宏兴股份公司炼轧厂职工

2023年第四季度“甘肃好人”嘉峪关市

候选人拟推荐人员事迹简介

      1.王超:蓝天救援先锋
  王超,男,汉族,1991年10月生,群众,个体自由职业,嘉峪关蓝天救援队队员。
  2021年11月,听闻嘉峪关蓝天救援队招募队员,王超义不容辞地加入到队伍当中,在蓝天救援队的领导下继续从事公益事业。王超在加入嘉峪关蓝天救援队之前,从事水电安装、维修工作,前往客户家维修时,遇到家中只有孤寡老人、生活条件困难的家庭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们。他时刻谨记父母告诉他,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热衷公益事业,帮助孤寡老人维修水电,闲暇之余去福利院看望儿童,多次参与献血等公益活动。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能做的事情也有限,
  自加入嘉峪关蓝天救援队后,王超把人生目标定在了为公益事业献身的轨迹上,他跟随队伍先后参加了30余次义务溺水打捞、走失搜救救助等活动。他为了做好公益救援这项神圣的工作,利用闲暇之余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救援方面的书籍和刊物,虚心学习每位专业老师的教育成果,向年轻队友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学习手段,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拿得出手的救援人员。他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救援思想,就无法胜任志愿者这份特殊的职业。只有在学习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才能在救援任务中完成每一次任务。
  2022年,王超跟随队伍前往68处重点防控区域进行免费消毒活动,每天提前到达现场,帮助队友调试消杀器具,在防疫消杀一线连续消杀50余天。2023年2月土耳其、叙利亚地震,嘉峪关蓝天救援队接到命令后,他与三位队友自费参加此次海外救援任务,到达救援现场后,他们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服从当地统一安排,尽个人最大力量配合当地组织展开救援工作。他们面对着两次余震、低温、疲劳等考验,但是没有人喊累,没有人退缩,而是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果断的行动,全力以赴进行抗震抢险的工作。
  王超在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开展救援服务,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掌握自救和救人的技能,希望可以减少灾难,力争拯救更多的生命,把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最小,继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为青少年做好榜样。
      2.卢芳:真情奉献社会 志愿书写青春
  卢芳,女,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7月生,现酒钢集团甘肃宏汇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职工。
  卢芳自2007年加入志愿者协会,坚持到现在已有16年。2012年卢芳与庆阳环县车道乡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单亲贫困女童黄倩同学结成了对子,并形成一对一的资助帮扶对象,经过十年的坚持,2022年,黄倩以高考540分被武汉科技大学录取,她随即邮寄了学费5000元,买了行李箱及生活物资寄送给她,现已是大二的在校大学生。11年了,卢芳就把黄倩当成是自己的女儿看待,更当作是一种神圣的责任去担待,立誓将这个“女儿”好好培养。出去买东西,总会想起她给她买,一直牵挂着环县的“干女儿”,并给她买学习文具,课外书,学习资料等,不定期地邮寄到她的学校,并经常打电话询问她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不仅给予物质帮助,还在精神上心理上了解她,支持她,鼓励她。黄倩过生日的时候,她还会微信转账1000元,给予理解与帮扶,让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实现了她最大的奢望和梦想。
  卢芳是酒钢的一名普通职工,工资也不高,但是每次公益活动她都是慷慨大方的,当她听说庆阳环县毛井乡马趟村的残疾贫困女童汪洋的事情后,随即捐出1000元现金,帮助汪洋看病上学和生活。她和协会定期组织帮扶的贫困小学生就有9名,但卢芳思忖着帮扶不仅是给予物质和金钱上的提携,还更应该有精神上的慰藉。于是她多次带着孩子们去看电影,帮他们完成了一个小小的看3D电影的梦。
  从2018年开始,卢芳和协会帮扶贫困小学生中的一个回族家庭,她和协会爱心志愿者们总是不定期地前往他家探望慰问,每次去的时候,买些米面油、牛奶鸡蛋等清真食品,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品及课外书,还会送上捐助金。2020年底,她和协会又打款6000元给这个回族家庭。
  做义工,献爱心,助人为乐已然成为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卢芳正是这样,用她自己的行动向社会传递着真善美的正能量,用自己的善良温暖着身边的每个人。
    3.郭海英:快递下乡我先行 暖心援助为他人
  郭海英,女,汉族,1980年2月生,群众,现担任甘肃飞宜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运营主管、嘉峪关市快递行业协会秘书长、嘉峪关市十一届人大代表。
  郭海英从2009年进入快递行业创业。一开始没有营业网点,虽然同时代理着几家公司的快递,每天的到件量也才十几件。如今,她经营的嘉峪关极兔快递已经成长为一个拥有1300平方米独立分拣中心,9个营业网点,员工55人,群众满意度较高的规模快递企业。嘉峪关极兔快递先后有10对“快递夫妻”员工。这些快递员夫妻大多来自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2015年,通过郭海英的帮助,凭借着能吃苦、为人诚实,几年下来也在嘉峪关扎下根,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团聚生活。
  2018年,郭海英和丈夫偶然间听说嘉峪关新城镇小梦媛自幼父亲去世、母亲因患精神疾病无力抚育孩子,留下她和常年卧病在床的奶奶一起生活的辛酸遭遇。他们决心要资助她,每月给孩子送去生活费和生活用品,去家里陪伴她,换季、过年过节的时候,更是少不了给她买衣服、学习用品和玩具。几年下来,郭海英成了小梦媛的亲人,小梦媛也在他们这里感受到无比珍贵的亲情和爱。
  2019年,郭海英开始探索“快递+农产品电商”业务,销售人参果、枸杞、锁阳、胡萝卜、洋葱等当地特产。郭海英每天往返在田间地头和分拣场内,负责把农户新采摘的人参果、胡萝卜、李广杏、洋葱等拉运到分拣中心。在这里,一袋袋新鲜果蔬被分装到快递箱里,称重、打包、贴面单、装车,然后被运往天南海北的餐桌上。2020年9月份,郭海英通过电商平台,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帮新城镇“产销合作”的农户闫世玉外销洋葱90吨。近几年来,郭海英通过电商平台,帮助“产销合作”的农户外销农产品销售量超过600吨,产值可达120余万元。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快递进村”的指向愈发明确,为打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郭海英自己出资购买了三辆4.2米厢式货车总价30万,把嘉峪关所有通达系的快递都配送到了乡村,真正地彻底解决了嘉峪关周边农村地区的快件“落地难”“取件远”的难题。
  从快递企业创业成功,到多次面对市场竞争时的从容转型,郭海英历经挫折、尝遍艰辛,这样的故事有很多。难得的是,作为一名女性,郭海英在自己打拼事业的路上,总是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无论是“快递夫妻”脱贫致富、还是带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又或是给小梦媛一个实现求学梦的机会,郭海英一直在努力向社会传递更多来自快递行业的正能量。
      4.杨敬玲:敬业奉献青春无悔
  杨敬玲,女,汉族,1976年6月生,群众,嘉峪关启洁城市服务有限公司职工。
  杨敬玲自28岁走上环卫岗位,踏实肯干、任劳任怨,默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光和热。她坚守在环卫一线19年,对待工作始终认真、积极、热情,不怕脏、不怕累,在工作中充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责任区域的卫生保洁质量,受到同事和领导的一致认可。
  参加工作后,杨敬玲亲身体会到了每天早出晚归的艰辛和偶尔不被居民群众理解的委屈。但是,她总是对自己暗自鼓劲:“环卫清扫工作现在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既然选择了这一份工作就应该干一行、爱一行,尽力把工作干好。”
  杨敬玲负责胜利南路(明珠路-和诚路)东西两侧的道路清扫保洁,因该路段较长,清扫任务也较别人来说更重些,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争取提前半小时到岗,一天紧张的工作下来,经常累得腰酸脚痛,却从未有过抱怨。就这样,杨敬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在清扫作业一线,早晨第一个到岗,傍晚最后一个离岗,为了保证责任路段的环境卫生整洁,她坚持全天不间断巡回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主动处理,从来不需要管理人员过多督促。
  在生活、工作中,杨敬玲都像大姐一样热心热情,同事有了困难她都爱帮一把,垃圾车坏了她帮着整修,扫帚散了她帮着扎,锹头掉了她帮着装,载重垃圾手推车拉不上坡,她就会停下来帮着推一把,她的行为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杨敬玲总说:“我既然选择了环卫工作,就要干得比别人好,干环卫这一行就要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看着街道整洁、干净,我的心也干净了。”
  19年如一日,杨敬玲“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评价,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是单位值得信赖的好员工。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环卫工人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是环卫队伍中“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光荣典范,是我们全体环卫职工学习的榜样。
    5.赵树禄:人间大爱 孝心无畏
  赵树禄,男,汉族,1973年11月生,群众,嘉峪关市雄关街道福民社区居民、酒钢集团宏兴股份公司炼轧厂职工。
  赵树禄是酒钢炼轧长的一名普通工人。他家3口人,妻子打工,儿子还在念大学。其父母岳父岳母在家安享晚年,在单位,赵树禄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赵树禄一家三口生活得很美满,然而生活并非一直都是阳光明媚,本该安乐的时光在2020年戛然而止,2020年3月,其岳母因突如其来的晚期宫颈癌造成多发性转移,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岳母倒下以及昂贵的住院费、让这个家庭遭受严重打击,但赵树禄和妻子坚持不放弃,多次带岳母到兰大一院去检查化疗,医药费仅靠他们夫妻的工资是远远支付不起的。尽管如此,赵树禄依旧很坚强,在别人面前毅然说:“岳母也是我的妈。”由于岳母化疗后长期住院,需要陪护,妻子吃住在医院,而赵树禄平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家务活,还要照顾其他三位老人。他每天辗转单位、父母家、岳父家,医院,每天送饭时给岳母洗脸洗脚、陪着说说话,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老人。三年来,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为了更好地为岳母增加营养,他戒烟戒酒,把钱省下后为岳母买各种营养品,在赵树禄及妻子长期的细心照顾下,岳母逐渐开朗起来,不再排斥治疗,衣服干干净净,身体也无异味,慢慢地岳母也可以下床活动了,赵树禄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病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现在,虽然岳母去世了,但他依然初心不改,继续精心照顾着三位老人,周围的邻居提起赵树禄,都竖起大拇指说:“赵树禄是当之无愧的孝老爱亲的好模范!”

来源:文明雄关









编辑丨鲁雅梅
责编丨韩燕玲
审核丨穆雯娟


编辑:
主办单位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0~2025 嘉峪关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举报电话:(0937)6220150 邮箱:jygxww@qq.com  ICP备案号:陇ICP备09001133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8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