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2日 (周三)   2℃~ 20℃   多云
  • 搜索
  • 学习强国
  • APP
  • 综合 公共
    看电视
  • 综合 交通
    听广播
  • 公众号
  • 微博
爱心雄关涌暖流
时间:2023-08-30 10:04:17 来源: 阅读量:751

大爱无疆,仁心为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对人民群众满怀深情,始终牵挂着特殊困难群体的安危冷暖。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姓冷暖、对民生福祉的深情告白。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民生所在,国运所系。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特别是让困难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于心的事。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考察时明确指出:“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公共服务项目优先安排,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问题,关心关爱受灾群众和城乡困难群众。”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初心如一,不负万家。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嘉峪关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开展扶孤助残济困行动,扎实推进爱心雄关建设,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无疆大爱在雄关大地恒久激荡。

特教学校老师带领孩子们与银行智能机器人交谈学习金融知识。

爱心助残:让每一个残疾人都能生活得更有尊严

身残志坚,有爱无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康复训练的第四年,当听到孩子轻轻地叫我一声‘妈妈’时,我的眼泪瞬间流了出来”;

“不少孩子经过五六年的康复训练,与同龄孩子一样顺利步入学校,有的还当上了小班长”;

……

在嘉峪关市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康复治疗师给记者讲述了这些年在服务患有智力和语言功能障碍孩子时的一个个感动瞬间。

市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的康复老师和特教老师人数不算很多,但每个人都用年轻而炽热的心温暖着一个个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家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工作新局面。

这些年,嘉峪关市扎实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仅2022年就向定点机构拨付康复训练经费200余万元,为278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不断改善残疾儿童功能障碍,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让残疾人“有爱无碍”地工作和生活,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嘉峪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对待残疾人,映照着社会文明的水准。

嘉峪关市深入推进“结对关爱”行动,全面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扎实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全面推动残疾人教就培训;全力维护残疾人平等权利,深入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让身残志坚者充分享有应有的尊严和幸福,得到全社会应有的尊重和关心。

身体的残缺无碍精神的健全,强大的内心是孕育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

在甘肃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五届残疾人特奥运动会上,嘉峪关组建的68人代表队,通过42个小项和77个小项的激烈角逐,取得了金牌26枚,银牌35枚,铜牌21枚的骄人成绩。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不甘向命运低头,身残志坚、迎难而上,也定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同在蓝天下,携手向未来。

今年上半年,嘉峪关不断完善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社会帮扶格局,努力为残疾人日常生活、考试就业、体育健身、医疗康复、融入社会等提供全方位纾困解难。

认真开展困难残疾人摸排工作,确定“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干部名单,积极动员干部开展结对关爱;

配合市发展和改革委为全市1861名残疾人发放蔬菜临时价格补贴37.22万元;为619户低保范围内残疾人家庭用水电暖生活费用补助资金70.78万元;投入44.668万元为153户有需求的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

投入110余万元为217名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孤独症等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12万余次,投入57.935万元,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助听器及基本型辅具7类168件,上半年,共计适配辅具13类265件,系统录入率为74%;

上门为54名重度肢体残疾人成功评残,集中为135名残疾人成功评残,为长期安置10名残疾人就业的嘉峪关市兰天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发放7万元省级就业示范基地扶持资金;

上半年接“12345”转派工单事项4件,涉及残疾人证办理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及家庭无障碍改造,均已按时办结,满意率100%。接待来电来访残疾人7人,咨询涉及辅助器具、无障碍设施改造、残疾人证办理、法律咨询等方面的问题,信访办结率为100%;

组织开展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发放残疾儿童康复治疗费、就业帮扶基地扶持补贴资金、教育助学补贴、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助230余万元,发放轮椅和其他辅助器具件50余辆(件),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40人,发放慰问金4万元;

……

强化兜底保障,提升康复质量,促进就业创业,让每一个残疾人都能够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嘉峪关一直在路上。

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为辖区生活困难儿童送上爱心学习用品。

爱心扶孤:让每一名孤儿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扶孤助弱,映照人心。

爱心是世界上最为温暖的情愫、最为高尚的品德、最为隽永的力量。

救助,让弱有所扶更温馨。嘉峪关市深入实施关爱行动,认真落实爱心雄关建设任务,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与孤儿结对,面对面交流思想、手拉手沟通感情、心贴心共解难题,真正把温暖送到每一位关爱对象的心坎上。

然而,走进孤儿的内心,取得他们的信任,并非易事。唯有倾情付出,给予了孩子们真挚的情感抚慰,才能受到孩子们信赖。

多年来,嘉峪关市把关爱孤儿作为一项良心工程、社会工程来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让富有人文关怀的无疆大爱和一项项富有真情厚爱的暖心政策触达每一个孩子的灵魂,让他们小小的心灵得到真诚的关怀、精神的慰藉、成长的守护。

开展“情暖新春·共护未来”寒假春节期间孤儿关爱服务活动,扎实做好寒假春节期间各类孤儿的关爱服务;

全面启动关爱保护政策宣讲活动,开展关爱孤儿宣传活动,对全市孤儿进行全面摸排统计;

认真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组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员单位进行自查自评;

……

“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父亲给我的那一个眼神”“那个拥抱和那句话,一直给我力量”……孤儿不是一个模糊的群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只有用心呵护、真情结对,努力做到孤有所养、心有所慰、难有所帮、学有所教,才能让每一名孤儿都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茁壮成长。

现实中的孤儿,有的亟待物质救助,有的呼唤心理疏导;有安全教育的需要,也有权益维护的诉求。要想把孤儿的工作做到实处,必须洞察他们的诉求,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服务。

嘉峪关市紧紧围绕人文关怀、精神关爱、纾困解难等重点任务,通过联系交流、走访探视、落实政策等方式,做到孤儿诉求有人听、心结有人解、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孤儿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互伸援手,不计血缘,终成至亲。

今年上半年,我市扎实推进孤儿结对关爱工作,圆满完成45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结对工作,40名干部全部完成联系交流和走访探视工作。

上半年,共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14.33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20.94万元,发放孤儿助学金1.5万元,办理收养4件,为特殊困难儿童发放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卫生防疫包60份。

关爱孤儿,是要付出百倍耐心和努力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只有更准确了解孤儿的需求,并以更加高效、专业的方式,将各方面的爱心有效整合,才能让每一个孤儿都在社会的温暖中尽情绽放。

大学生志愿者假期看望并陪伴福利院儿童。

爱心济困: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就在身边

扶危济困,情暖万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无论走到哪里,民生保障和百姓福祉始终是总书记心中最大的牵挂。

让全体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困难群体是一个尤需倍加关注、倍加重视的群体,直接决定着民生保障的质量和水平。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考察,面对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深刻指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一心一意追求老百姓的幸福。路很长,我们肩负的责任很重,这方面不能有一劳永逸、可以歇歇脚的思想。唯有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才能无愧于时代、不负人民。”

牢记嘱托,勇担使命。

这些年,嘉峪关从增强社会救助保障能力入手,逐步提高低保、医保、大病救助、残困帮扶等标准,健全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制定《嘉峪关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帮扶实施细则》,扩大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标准,增加支出型困难人口、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和其他低收入人口困难群体的认定工作;

加大低保扩围工作力度,适度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

取消对有固定收入、财政供养和个体商户等情况家庭的申请限制条件,以申请人家庭人均月收入和支出情况综合判断是否符合享受低保条件;

……

对困难群众的保障水平不能降低、力度不能减弱、工作不能放松,嘉峪关通过暖心关怀、积极救助、纾困解难,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就在身边、干部就是亲人。

今年上半年,嘉峪关市聚焦救助保障标准提标,推动城乡低保标准在784元/月的基础上提高4%,提标后的城乡低保标准为815元/月;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确定,从12228元/人/年提高到12720元/人/年,照料护理标准按照具备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三种情形,分别为1800元/人/年、3612元/人/年、5412元/人/年。

上半年,全市城乡低保969户1390人,农村特困51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5817户8366人次,513.3665万元;农村特困供养金300人次,39.29万元;城乡临时救助850户1767人次,76.46万元。为城乡低保家庭、城乡低保边缘家庭、农村特困发放1月临时价格补贴1553人次、4.4454万元。

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是职责,也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底线要求;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是使命,也是建设幸福嘉峪关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只要我们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面,就一定能凝聚出每一个人心中的“如意家园”,就一定能汇聚成一个共同的“中国梦”。

(本版图片由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巍 摄)


融媒体中心记者丨杨亮

编辑丨梅欣雨

责编丨韩燕玲

审核丨穆雯娟



主办单位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0~2025 嘉峪关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举报电话:(0937)6220150 邮箱:jygxww@qq.com  ICP备案号:陇ICP备09001133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8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