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2日 (周三)   2℃~ 20℃   多云
  • 搜索
  • 学习强国
  • APP
  • 综合 公共
    看电视
  • 综合 交通
    听广播
  • 公众号
  • 微博
体验矿山“巡查工”的一天
时间:2022-09-20 14:57:00 来源:嘉峪关日报 阅读量:939作者:白艳华 闫立成

嘉峪关新闻网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艳华 闫立成)山坡上不知名的小草随风摇曳。初秋时节的清晨,几位身背工具箱、头戴安全帽的人,行走在陡峭的山间小路上,他们就是记者要介绍的主人公——矿山“巡查工”。记者跟随他们一起进行例行巡查工作,体验矿山“巡查工”的一天。

8月17日上午9点,矿山“巡查工”——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与矿产资源管理科科长朱茂祥和两个同事就做好准备工作出发了。此次巡查的矿山离市区40多公里,路途往返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巡逻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颠簸起伏,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后,车辆便无法继续前行,巡查队的工作人员只能背着40多斤的设备徒步前行。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山路的坡度也开始增加了起来,而且碎石较多,不仅把脚底板硌得生疼,还容易让人脚底打滑,稍不注意就会摔倒。记者此时已是上气不接下气,手脚并用,艰难地往上爬。

“今天的巡查路还算好走的,没有下雨。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有时候突然就下雨了,下完雨后根本站不住。”朱茂祥轻松的一番话,让记者两腿打颤。此时记者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朱茂祥说,这样的巡查每月都要固定走一遍,自己早就走习惯了。

说话间,记者跟他们来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测量处,记者粗略算了一下时间,将近用了一个小时。

趁着他们测量的时间,记者看了看他们的工具箱,里面有全站仪、棱镜、记录本等,虽说东西不多,但分量不轻,记者掂了掂,足有四五十斤重。

工作人员王玮说,我们每个月都要往返于海拔1000米以上甚至2000米以上的山峰之间,一年四季,“三伏”不歇,“三九”不避,在我市18个矿山的沟沟岔岔中巡查,对矿山进行“全方位、无缝隙”管理,确保没有超层越界开采和矿山安全生产隐患。磨破衣服、扭伤双脚,对我们这些矿山“巡查工”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我看您的衣服一会儿湿,一会儿干,这样的巡查很辛苦吧?”记者问朱茂祥。“说不辛苦是假的,咱干这份工作为了啥,不就是为了矿山安全嘛!”朱茂祥说,夏季巡查工作中一定要多补水,不然容易中暑,巡查一次喝三四瓶水都不够。

“巡查不仅仅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还必须用仪器实地打坐标,测量、打点、记录……循环往复,有时为了搞清一个准确数据,更换设备,变换视角地点,反复测量。”测绘工程师赵大伟一边说一边填写巡查记录本。他告诉记者,刚工作那会儿,上山也发怵,尤其再背上个工具包,每次下山回来,双腿都像灌了铅,坐下就不想起来。

下午4点多,一天的巡查工作就要结束了,记者已经累得默默无语了。可是明天后天,矿山“巡查工”还要继续巡查……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朱茂祥从业十几年来,累计爬山行程五六千公里,矿山安全生产的背后,有着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

头顶白云蓝天,脚踩山川大地。矿山“巡查工”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最终变成点、线、图斑,守护着雄关大地的自然资源。

记者手记:短短的一天体验远远不能反映出矿山“巡查工”工作的全貌,但近距离的接触多少让记者感受到了矿山巡查工作的酸甜苦辣,更对这份职业产生由衷的尊敬,正因为他们的认真朴实、甘于奉献,默默付出、辛苦工作,确保了国家矿产资源安全。


编辑:白艳华 闫立成
主办单位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0~2025 嘉峪关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举报电话:(0937)6220150 邮箱:jygxww@qq.com  ICP备案号:陇ICP备09001133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8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50号